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的移民之路
1. 早期海外拓展
张玉良于1992年创办绿地集团,并于2008年带领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。早期,绿地集团主要专注于国内房地产开发。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,绿地集团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。
2. 全球化战略
2010年,绿地集团提出“全球化新绿地”战略,开始加大海外投资力度。集团先后在英国、美国、澳大利亚、巴西等国家收购了多个大型项目,包括伦敦地标性建筑海德公园1号和纽约哈德孙广场。
3. 海外布局
绿地集团在海外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、酒店运营和金融投资等领域。集团在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开发了多个高端住宅项目,而在巴西、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国家则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酒店开发。
4. 移民原因
关于张玉良移民的原因,业界猜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- 全球化经营需要:随着绿地集团业务在海外的不断拓展,张玉良需要往返全球各地管理公司。移民可以方便他全球化的工作安排。
- 资产配置:移民可以让张玉良分散个人资产,规避投资风险。
- 子女教育:海外移民可以提供子女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国际视野。
5. 移民国家
有传言称,张玉良移民到了加拿大。加拿大是一个经济发达、社会稳定的国家,吸引了许多富豪和企业家移民。加拿大提供多元文化环境和优质的教育体系,对于希望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移民家庭来说具有吸引力。
6. 影响
张玉良的移民对于绿地集团和中国企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- 推动海外投资:张玉良的移民激励了其他中国企业家加大海外投资力度,促进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。
- 树立榜样:张玉良作为中国企业界的领军人物,他的移民行为被视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信号。
- 引发争议:对于张玉良移民的动机,社会上存在不同的看法。一些人认为这是合理合法的商业决策,而另一些人则质疑其爱国情怀。
绿地老板张玉良的移民之路
前情提要
绿地集团是中国著名的房地产企业,其创始人张玉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移民中国,开启了他的商业传奇。
移民契机
1. 改革开放的浪潮:1990年代初,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浪潮,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者的关注,张玉良看到了中国的巨大经济潜力。
2. 家乡情怀:张玉良祖籍江苏南通,尽管他在国外生活多年,但他始终心系故土。
3. 商业拓展:张玉良希望在中国发展自己的房地产事业,他认为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。
移民过程
1. 申请绿卡:张玉良经过投资和纳税,符合了当时获得中国绿卡的条件。
2. 审批通过: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考察,张玉良的绿卡申请于1995年获得批准。
3. 正式移民:张玉良带着家人从新加坡移民中国,正式成为中国公民。
移民后的发展
1. 绿地集团的崛起:张玉良移民中国后,创立了绿地集团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绿地集团成为中国领先的房地产企业之一。
2. 慈善事业:张玉良积极参与慈善事业,为教育、医疗等领域捐款捐物,回馈社会。
3. 两岸交流:张玉良作为成功的企业家,也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。
张玉良的移民之路,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,也是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热爱。他移民中国后,不仅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,也为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,成为中外企业家交流合作的典范。
绿地老板移民美国之旅
1. 早期准备
投资绿卡:绿地集团符合美国投资移民(EB-5)计划的资格,该计划允许在美国投资一定金额的外国投资者获得绿卡。
资金准备:绿地集团投入了至少 50 万美元在美国的一个商业项目中,创造了至少 10 个就业机会。
2. 申请程序
提交 I-526 表格:绿地集团提交了 I-526 表格,了其投资和创造就业的计划。
区域中心选择:绿地集团选择了一个在美国移民局(USCIS)认定的区域中心提交其申请,以方便处理程序。
背景调查:美国国土安全部(DHS)对绿地集团进行了全面的背景调查,以确认其财务状况和商业计划的合法性。
3. 绿卡获批
条件绿卡:收到 I-526 表格的批准后,绿地集团获得了条件绿卡,有效期为 2 年。
条件解除:在条件绿卡有效期内,绿地集团向 USCIS 提交 I-829 表格,证明其商业项目已如期完成并创造了就业机会。
4. 永久绿卡
I-829 表格批准:USCIS 批准了绿地集团的 I-829 表格,表示其投资和就业创造目标已达成。
永久绿卡:绿地集团获得了永久绿卡,允许其无限期地在美居住和工作。
通过投资绿卡计划,绿地集团成功地移民美国,在该国开展业务并建立了持久的足迹。其严格的申请程序和严格的审查确保了该计划的公平和完整性,为合格的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身份的机会。